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殘障奧運

起源於1948年的殘障奧運,雖然一開始成立的目的,是作為戰後老兵的復健賽事,可舉辦至今年,已有4200位選手參賽。
Bigpicture彙整的倫敦殘障奧運賽攝影作品,大家在看見選手們克服身體殘缺,於場上專注且盡全力「拼了」的畫面,讓人感受到天下沒有辦不到的事,只有你想,或不想而已!雖然在看見身體殘障的選手們,克服身體限制奮力一搏的瞬間相當激勵人心,不過殘障奧運延續至今,更希望能改變大家對殘障的態度,他們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大家的同情與施捨哦!

▲2012倫敦殘障奧運,於倫敦8月29日舉辦開幕式,照片中由八人舉起的是殘障奧運旗幟。Photo by Ben Stansall/AFP/Getty Images。

▲來自巴西的選手們,正享受著開幕式裡所舉辦的演出。Photo by Dan Kitwood/Getty Images。

▲由英國白家海軍突擊隊Joe Townsend手持著聖火,正式揭開殘奧序幕。

▲英國選手Richard Whitehead,贏得殘障奧運200米金牌。Photo by Michael Steele/Getty Images。

▲45歲的英國選手Paul Davies,贏得乒乓球輪椅C1級銅牌。Photo by Ben Hoskins/Getty Images。

▲男子跳高F42項目,菲律賓選手Andy Avellana奮力一跳的畫面。Photo by Glyn Kirk/AFP/Getty Image。

▲俄羅斯女子52公斤級別選手Tatiana Smirnova,在舉重台上比出勝利的手勢。Photo by Mike Ehrmann/Getty Images。

▲英國選手Jacob Thomas,參加混合雙打BC3硬式滾球項目。Photo by Peter Macdiarmid/Getty Images。

▲丹麥選手Peter Rosenmeier與法國Bastien Grundeler選手角逐乒乓球C6級銅牌。C6級的選手們,多半是選手上肢控制與協調有困擾,尤其是在奔跑時。Photo by Toby Melville/Reuters。

殘障奧運

 殘障奧運又稱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取拉丁文「平行」之“Para”,及「奧林匹克」之字根“lympic”所組成,簡稱殘奧或帕運。Paralympic意指同等於奧林匹克運動會高水準的運動精英競技運動會,是全球四個能夠使用「奧林匹克」名義及懸掛五環旗的國際大型賽會之一。
1988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與國際殘奧委員會,決議奧運會結束後一個月,使用奧運會比賽場地舉行殘障奧運會。2008年繼北京奧運之後,殘障奧運於9617日使用同一場地舉行運動會。本屆我國派出16位選手參加田徑、桌球、射擊、健力、射箭、游泳等6個項目。我國選手林資惠於健力項目中獲舉重女子75公斤級金牌、曾隆輝於射箭項目中獲輪椅反曲弓銅牌,本屆中華隊共獲得11銅的佳績。

殘障奧運主要參賽選手為肢障(包括腦性麻痺、脊髓損傷、截肢)、視障、聽障、智障等障別之身心障礙者,其特色為:
1.為大多數身心障礙人士服務。
2.為技能表現優秀的身心障礙運動員提供參賽機會。
3.為成績表現前三名之參賽者頒獎。
4.技能表現最優秀的運動員才能進入高級別的比賽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自閉症兒童家長須知

自閉症兒童家長須知
基本事實
1. 自閉症是一種影響終生的發展障礙。主要原因是神經系統失調影響大腦功能所造成的。
2.
此症通常在一到三歲時發生。
3.
發生率﹕一萬個新生兒中一般有十到十五個病例。
4.
主要表現在語言表達﹐社交﹐感覺處理方面有障礙。
5.
症狀分布從輕微到嚴重。
6.
男孩比女孩發生機率高。
早期跡象
自閉症早期可能顯示的跡象﹕
1.
孩子像耳聾一樣。沒有常見的吃驚的反應。你進屋時他不會轉身。好像對屋裡的聲音沒有感覺﹐等等。
2.
有的孩子嬰兒時期非常好帶﹐例如很少哭﹐要求不多﹐滿足于獨自一人。有的卻很難帶﹐例如哭得很多﹐睡覺有問題﹐不容易哄。
3.
可能會盯著手看﹐透過手指縫看光線﹐或者有其它自我刺激的行為。
4.
可能吃飯很挑剔。
5.
沒有期待的反應。你要抱起他時他不會伸手。好像不喜歡被抱。
6.
好像避免主動地看人。
7.
經常與外世隔絕。不在意外界發生的事情。
8.
喜歡事情保持原樣。冬天穿外套和靴子可能有適應困難。總想穿同件衣服。不願意傢具或玩具被擺至不同的地方。
9.
同齡的孩子開始講話或用語言交流時﹐這些孩子還不能講話或會說話但沒有溝通意圖。他們語言發展受阻或者只會重復別人而不明白話是什麼意思。
10.
經常是追求完美。想所有的事情都恰到好處。如果他做什麼事情不成功﹐他會非常失望或生氣﹐不想再去試。
11.
經常在音樂方面有突出的技能或者拼圖玩得很好﹐或者是大體運動(gross motor)能力好﹐或對數字和子母很有興趣。
12.
可能對疼痛忍耐力很強﹐受傷後不到大人那裡尋找安慰。
13.
不喜歡改變常規。
14.
不會自然模仿其它孩子的游戲活動。
15.
很難把一種情境裡得來的信息運用到另一個情境中。
16.
可能皮膚感覺十分敏感。
自閉症的範疇
什麼是自閉症﹖
自閉症是一種影響終生的發展障礙﹐一般在三歲以前顯示出來。自閉症是神經系統失調所引起。它影響一個孩子和他人的社交溝通以及對世界的認識和反映。
自閉症的行為特征包括社交反映差﹐語言溝通能力差﹐興趣狹窄或者重復某種行為。有自閉症的孩子不都具有同樣的行為。所以自閉症涵蓋的範圍(spectrum of autism)很廣。每個孩子會有不同的行為組合﹐分布從輕微到嚴重。自閉症的亞種包括雷特氏症(Rett's disorder)、兒童期崩解症(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Disorder)﹐及未明示之自閉症(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簡稱 PDD-NOS自閉症這名詞通常用來形容所有這些相關的病症。
自閉症的病因
目前的研究還沒有發現具體的成因。有證據顯示與遺傳因素有關﹐而且自閉症兒童的大腦有生物或神經方面的不同。自閉症不是精神病。它不是由于教養不好或者其它的心理影響造成的。自閉症兒童行為上的偏差不是故意的。
孩子怎樣才能享受特殊教育
自閉症的學生有免費接受適當公立教育的權力。學生只要達到明尼蘇達州的標準而且顯示出有接受特殊教育的需要﹐醫療診斷不是必須的。決定一個孩子是否符合標準並且通過教育評估過程確定他們的教育需求取決于這個學生教育梯隊”(educational team)的評估結果。教育梯隊成員必須包括家長。這個多學科組成的教育梯隊必須包括熟悉自閉症兒童和正常兒童發展的專家。通常梯隊成員專業包括學校心理師(School Psychologist) 學前特教老師(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語言治療師(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 和職能治療師(Occupational Therapist)。根據梯隊成員評估總結報告(Assessment Summary Report)來決定適合這個學生個人的教育計劃。如果學生年齡小於3歲﹐這個個人教育計劃稱為 Individual Family Service Plan (IFSP) 3歲以後稱為 Individual Educational Plan (IEP)
自閉症是怎樣臨床珍斷的
尋求醫療診斷的家庭經常遇到不愉快的經歷而且找得到合適的專家很不容易。因為自閉症發生率底而且特點變化又大﹐對自閉症缺乏經驗的醫生很難做出診斷。目前 沒有任何醫學檢查能診斷出自閉症。但因許多自閉症的表現和其它病症相同﹐醫生可以用一些測驗來排除其它可能的病症。對兒童語言﹐社交﹐行為和智能發展有經 驗的專家要觀察一個孩子才能作出準確的珍斷。只在一種環境裡作短暫觀察不能準確地斷定一個人的能力和行為規律。第一眼看上去﹐孩子象是智能低下﹐不能學習 或者聽覺有問題。特殊教育的服務不需要有臨床診斷﹐但臨床診斷可能有助于家庭成員對自閉症的理解。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15歲終生洗腎 賭上爛命當老師

15歲終生洗腎 賭上爛命當老師

15歲被宣告終生洗腎,還有作夢的權利?徐凡甘帶著數百個針頭扎進皮膚的印記,投入偏鄉教育,當黑暗裡的星星。



風雲人物 15歲跌入深淵

15歲之前的徐凡甘,一直是風雲人物。「班上最會跑步,考試全校第一名」,徐凡甘媽媽發自內心感到驕傲。社會企業「坪林街左邊」創辦人、好友胡庭碩更笑說,徐凡甘15歲以前就像偶像劇男主角。

但這男主角卻瞬間摔下深淵。2007年國中基測的前幾個月,徐凡甘被診斷出腎衰竭,「腎臟切片檢查全部纖維化,腎臟失去功能,」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腎臟科醫師余美靜回想。

才15歲,宣布得終生洗腎時,徐凡甘只記得耳邊傳來母親破碎的哭聲。「她在我們面前從不哭,那是第一次聽媽媽哭。」

母親:「我不能幫他痛啊!」

其實只要一提到那時的他,媽媽就哭到說不清楚,「我不能幫他痛啊!」好像懂了什麼是破碎的哭聲,斷斷續續地抽搐著,彷彿每講一句,心就撕裂一次。

國三那年,徐凡甘至少進4次開刀房,斷斷續續住院4個多月,連準備基測也在病房度過。「每天我跟老師拿複習卷,是我唯一可以幫他做的事情,」母親哽咽。

禍不單行。徐凡甘住院時,父親從工廠下班騎機車趕去醫院的路上,撞上聯結車。期間,母親一個人照顧住院的徐凡甘與父親,還有上啟智機構的大哥。

背著書包 跑醫院洗腎

出院後,徐凡甘原想放棄建中,留在桃園念私立高中拿獎學金,減輕家中負擔,但因為想證明自己就算是爛命一條,也能開出燦爛的花朵,因此堅持北上念建中。

這個決定增加家中經濟壓力。高中三年,每週一、三、五到醫院洗腎,其餘時間不是家教就是打工。「他下課就背書包騎腳踏車去醫院,邊洗腎邊吃便當,回到家晚上十點多。那是他生命最黑暗的時刻,」建國中學資源教室老師周宜璟說。

「每兩天扎針,這麼多年至少六、七百個針頭插進你皮膚裡,」他捲起袖子,針扎的傷口密密麻麻,還有長長手術疤痕,烙印在細瘦的手臂上。

每一次洗腎對努力想證明生命是有價值的他,都是打擊。「我才15歲,躺在病床上,隔壁驚訝或憐憫的眼神,讓我覺得自己又死了一遍,」他皺眉,話語沒有停歇,彷彿唯有拚命說,那些痛才會消失。

即便換腎第六年,一天還是得吃14顆,「我曾光早上就三、四十顆,否則腎臟會受到嚴重傷害,內分泌會失調,」徐凡甘吃藥,看似習慣,卻是不吃就活不下去的苦衷。「我剛換腎的時候免疫力很差,輕微感冒變肺炎,差點要氣切,」他說。

當老師 拼湊更完整的自己

這些痛苦與黑暗,直到升大學那年才撥雲見日。徐凡甘考上台大農業經濟系,家人決定換腎,醫院開了倫理委員會,確認智能障礙的哥哥願意捐腎,才進行器官移植。

大學畢業後,他選擇走出舒適圈,選擇當老師。沒有教育背景直接到教育現場,台南新山國小校長夏如春看中徐凡甘對生命的熱情與堅持。

因為夏如春發現,偏鄉孩子不敢作夢,和過去的徐凡甘一樣,但回饋社會的心始終驅動他向前。「不管他去哪,都會前往回饋社會的方向,」夏如春觀察。

徐凡甘曾經靠著仰望黑夜中的星星——已故毒物學專家林杰樑,從漆黑谷底,緩步爬上山坡。這是他走向偏鄉教育、四處演講的動力所在,「當老師後才慢慢把粉身碎骨的自己拼湊起來。」…( 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591期 )
轉載自 雅虎奇摩 https://tw.news.yahoo.com/15%E6%AD%B2%E7%B5%82%E7%94%9F%E6%B4%97%E8%85%8E-%E8%B3%AD%E4%B8%8A%E7%88%9B%E5%91%BD%E7%95%B6%E8%80%81%E5%B8%AB-073312543.html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7招防過動兒慌亂 別讓糖份失控

作者: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
2015-11 華人健康網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童,經常面對驚慌與壓力的生活,匆忙、慌亂的過日子,例如起床時沒紀律的行為,導致上學快遲到;吃飯的時候東摸摸西摸摸,最後又囫圇吞棗的吃下肚;晚上等到家長要簽聯絡簿時,才發現作業還沒寫、便當盒子還放在書包內…,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表示,長期的驚慌與壓力會對大腦造成傷害降低學習能力。

7招防過動兒慌亂 別讓糖份失控
圖片來源:DariuszSankowski @Pixabay CC0 Public Domain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洪麗珍職能治療師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童,其本身缺乏內在規範,對於特定的情境中缺乏動機,因此當如果有一系列要做的事件時,則易處於匆匆忙忙,或耽於空想中。以下7點方法,可使孩子較容易成功完成生活瑣事。
1.日常生活規律性:每天規律性的從事活動,孩子會很清楚了解甚麼時間該做甚麼事情,才有辦法試著按部就班、規律的完成每天該做事件,進入平靜、穩定的情緒書寫作業、執行生活事件,有朝一日孩子可以學會自己從事日常生活活動。
2.足夠的睡眠時間:小孩必須有足夠9~10小時的睡眠時間,才能使大腦隔天有足夠的能量去應付工作。獲得充分休息的人,專注力自然比較好,所以請讓小孩有足夠的睡眠時間。經常在固定時間、地點做某種固定事情可以協助他平穩其心態。
3.多多活動:洪蘭教授曾提到:「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dopamine)和血清素(serotonin)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多巴胺是正向的情緒物質,目前醫生給ADHD患者所開的藥物,其實就是在增進大腦中的多巴胺。
4.健康的飲食:首先,糖份的攝取要控制,吃進糖分之後胰島素會增加,使得血液中的糖含量下降,常常會降到比之前更低的糖量水平,這樣會讓孩子變得疲倦。同時,腎上腺素會被釋放出來,好讓血糖值保持正常,這會降低衝動控制的能力、提升緊張度,形成專注力障礙。還有,停止加工食品及零食,食物添加物中的連酸鹽、糖分和代糖會影響阻礙專心,讓孩子顯得更躁動。
5.3C媒體的限制:老是看電視、玩電動的人無法忍受超過8秒以上的圖片和連續畫面,因為他們已習慣一個接一個的連續被動式刺激,直接又快速的跳到他們的眼前,形成無法等待、不須觀察的注意力模式,這會更無法適應於學校的學習模式。而有些兒童會隨媒體影像進入想像、虛擬空間,更容易脫離在真實世界,減低對現實環境的興趣。
6.做作業的固定模式:孩子在寫作業、念書時四周需要安靜。且一張乾淨整齊的書桌,可讓人更心無旁鶩的進入學習狀態。
7.鼓勵和讚美:對於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盡量鼓勵孩子為他製造出成功的機會,提升他的自信心。如果孩子完成一件事情,請針對孩子的努力給予稱讚或鼓勵。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69005-7%E6%8B%9B%E9%98%B2%E9%81%8E%E5%8B%95%E5%85%92%E6%85%8C%E4%BA%82%E3%80%80%E5%88%A5%E8%AE%93%E7%B3%96%E4%BB%BD%E5%A4%B1%E6%8E%A7/?page=%EF%BC%91